天才一秒记住【普趣阁】地址:puquge.com
孩子与父母相处中会有很多矛盾,小矛盾会有无数,会吵起来的那种都是小矛盾,比如要求玩游戏和不许玩游戏之间的矛盾,要求考100和只能考80之间的矛盾,要求蒸馒头结果烧坏蒸锅的矛盾。大矛盾常常吵不起来,但更折磨。
这里没有说小县城不好的意思,但现实确实是孩子一旦去到大城市上了学,真没有几个人甘心回去,就算深怀乡土情,乡土也未必能对口的就业机会、满足人们对喧嚣繁华的渴望。
就比如我的家人f,80年代考上了一个z城的中专,仅仅是中专而已,就说什么也不甘心再回老家了,又分配不到z城,f迫不得已还是回去了,但心是不会死的,因为深知两处的不对等,有了我之后更加不惜各种折腾调去了z城。我那位姨,也就是沙雕表妹的妈,因此大受鼓励——她烟草专业出身,本已分配去了市里卷烟厂,烟草行业工资在那个时候还算相当高的,竟也毅然抛弃好的工作机会,去读了个研究生。00年前后的研究生还是比较值钱的,于是终于也来到z城,我跟沙雕表妹才有机会青梅竹马一起长大。
今天,有能力有野心的同学自然也不会满足z城这种级别的,都往北京上海去了,所以我就算没去过北京上海,也能想象两个地方的人口密度:中小城市的随便掐指算算,是不是最起码都有5、6个熟人生活在北京上海?再掐指一算,是不是也有那么3、4个生活在成都武汉?再掐指一算,是不是还有2、3个在南京杭州?可又有几个在石家庄?几个在汕头?在厦门呢?这些也都是不错的大城市了。
我不是要说大城市人口密集问题,大城市不密集就不叫大城市了。我是想说,毕业后留在念书的地方特别正常,唯一的问题是可能会遇到父母年迈后的处置问题。
中国有句古话,叫做父母在不远游。以前不难做到,现在就没那么容易了,我认识的人里只有我的堂弟认真贯彻了这一点。
我曾经特别羡慕我堂弟的工作。堂弟念书不行,但是勤劳肯干懂交际,17岁就独自去北京闯荡,在剧组做剧务道具。影视剧行业繁荣,他虽然学历不行,但因为入行早,经验足,混的相当不错。
去年大伯脑溢血,身为独子的他回家照顾。大伯年纪大了,虽然病愈出院,还是舍不得堂弟。堂弟在北京已经有了女友,但还没有成家,大伯不想去跟小两口一起住,堂弟就很为难,最后还是决定回老家奉养父亲,不久就跟女友掰了,不是因为异地,而是他坚决告诉女友说自己不回去了,父亲衰老,要陪伴父亲身边,以后就留在老家了。
现在堂弟是酒店大堂经理,估计收入也还不错,但是猜想会比剧组的工作无聊许多吧。说起来这件事,他表示不后悔,但确实也不太甘心。
——————
我两位高中同学后来结为夫妻,都是医学生,女同学毕业去了北大医学院读博,男同学落榜,在本地医院工作,一心想争取去北京和媳妇团圆。可北京的医院哪有那么容易进去?男同学于是咬牙又考博去了华西,物理距离更远了,但团聚的希望更大了。
同样是去年,男同学博士最后一年,争取到了公派去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机会,美国回来后去北京把握应该更大一些。可他比堂弟还惨——行前一周不到吧,也是父亲,也是脑溢血。同学还是登机走了。
有次聊起来,他说亲戚都骂他是畜生,说博士又怎样,也病榻前照顾,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。不过幸好这位同学的父亲现在恢复得很正常人一样了,而且很理解他。
——————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【抖音书院】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》《洞中避难所》《身为邪祟的我,教她们斩妖除魔》【耐看小说网】《仙工开物》《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》《终极火力》《趋吉避凶,从天师府开始》《游戏搞到一个亿》
《杠精随笔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普趣阁puquge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