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普趣阁】地址:puquge.com
道衍的心又一次凉到极点,心绪繁复却没有恨,慢慢往驿馆去了。
当年他与北郭的诗友们寄居山野、物我同境,无非是避乱世而待明君,那些言志的诗不是佐证吗?记得他写的秦始皇一篇云:祖龙并六国,势大莫与争。欲愚世上人,肆暴坑
儒生。群经化灰烬,法令从吾行。剧政若牛毛,哀哉若疲氓。鸿鹄骤一举,四海如沸铛。
不逢赤帝子,天下谁能平。
他把汉高祖喻为赤帝子,生逢乱世,谁不盼望着一位扫平天下的明君出世,自己也能成就一番大事?
有一年他游弋到嵩山少林寺,见有一“廷玉面相”的招牌,心里不禁一阵惊喜,若真是享誉中外的大相师袁珙,那就是机缘巧合的奇遇了。自己出家二十年,学富五车,满腹
经纶,文韬武略在心,却英雄无用武之地,能请大相师指点迷津,岂不是暗夜中望见了北
斗?近前看时,和传说的一样,五捋长髯飘在胸前,仙风道骨,正是袁珙。
道衍心喜,主动搭讪,袁珙扫了他一眼,心中一惊:双颐欣长而法令严峻,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,长颊高颧,眉立如剑,一副十足的叱咤山谷的饿虎之相。形主命,气主运,
有此相者,位及人臣。却不能说透。
袁珙故意不理,等身旁客人散了,才目无表情地冲道衍说:“天下名寺僧人众多,然
大多善人善相,如你这般挤个三角眼、形似病虎者着实不多,和刘秉忠一样,一定是个嗜
杀成性的货色。快走吧,还是离凡人们远一些好。”
袁珙点到为止,然刘秉忠三字,已深深印在他的心中。道衍熟读经史的人,太佩服少
年就英爽不羁的元初重臣刘秉忠了——受知于元世祖忽必烈,征大理、攻南宋,拜光禄大
夫,参预中书省事,对元代开国制度多有建树……
道衍喜上心头,摸遍口袋也没几个钱,便将一支玉钵放在袁珙桌上,转身就走,袁珙喊他时,只丢了句:“后会有期。”人已经远了。
有了这样的指点,他相信自己会成就一番大事。耐心等待时机。
太祖做过十几年的和尚,大概是惺惺相惜的缘故,生怕僧人们智识高远,怀才不遇,故洪武初年朝廷就下诏精通儒学的名僧到礼部参加考试后量才录用。
明皇已经出世,其他诗友们不都到朝廷供职了?道衍觉得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,毅然到礼部考试,然所见所闻皆不如意,考试虽名列前茅,却要在僧录司做个打杂的小官,与
他运筹帷幄的大抱负相差太远了,他不愿受此羁绊,受了僧服之赐继续云游四方。行前约
僧人溥洽畅游山壁陡峭、形势险要的北固山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武英殿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普趣阁puquge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