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普趣阁puquge.com
第四十三章
片刻之后,
坐在正院七太太房中,曹延轩目中依然带着笑意。“孩子个子大,纪氏受了些罪,大夫说,
得调理几个月。依我看,
就让纪氏歇着吧,
年底再来正院。”
“恭喜老爷。”七太太今天气色尚好,笑模笑样的,
仿佛自己添了个儿子,
对于丈夫说的“纪氏暂时不用给自己请安”并不恼怒。说起来,姨娘生的孩子,
名义上都是属于主母的。“宝哥儿添了个弟弟,
也有了个帮手,
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,
多好的事情。”
又对程妈妈笑道:“当初相看的时候,我就说,
纪妹妹是宜男相,果然是个争气的!”程妈妈恭维:“要不说呢,
还是我们太太眼光好。”
曹延轩笑着点头。
“爷可想好哥儿名字没有?”七太太殷勤道,“说起来,
是宝哥儿这一辈的十五少爷了。”
曹家有个不成文的惯例,
一代复数字名字,下一代便是单字。曹慎是单字,曹延轩这一辈是双字,
轮到宝哥儿一代,
又是单字了。
曹延轩是认真想过的,
“想了两个小名,请人算一算,再把大名定下来。”
七太太应了,像所有贤惠的主母那样一一吩咐下去:“给纪家报喜,去城西铺子告诉史太太一声,再派个人去东府,和三太太五太太报喜,连带舅太太、姑太太,把帖子挨个送出去--今天是初八,洗三的时候,请三爷三太太、五爷五太太到府里吃酒,连带舅爷舅太太、六叔(曹慎)六婶子”
把亲戚朋友念了一遍,七太太又叮嘱,“到时候请戏班子,到松鹤楼订酒菜--让四小姐拟菜单子。”
七太太露出伤感的神情,轻轻叹一口气,“瞧爷说的,妾身如今能惦记什么,还不是珍姐儿的嫁妆。”
他说的“姐姐”是曹延轩一母同胞的姐姐曹延华,出嫁多年,今年从湖广赶回金陵,送侄女珍姐儿出嫁。
七太太又说,“赏,双翠阁的人打赏一个月月钱。再吩咐厨房,妹妹爱吃什么,送得勤快点,别等着人催,缺什么少什么,到我的库里拿。”
曹家和花家三年前定下婚事,花家请了花老爷挚友,县丞孙老爷为男媒,曹家由七太太娘家嫂子严夫人为女媒,双方约定,珍姐儿及笄之后,永乾二十九年成亲。
自然是没有的。
“亲家老爷、太太都是厚道人,对珍姐儿十分重视。”七太太柔声解释,“是妾身不放心,觉得哪里都不如家里,什么都想给珍姐儿带上。去年冬天冷,纪妹妹又怀了身孕,爷和妾身没法出门,连带宝哥儿珍姐儿,哪里也没去成——昨日珍姐儿还说,想去桃陇庄住一住呢!”
程妈妈一一答应。
有些江南富户,从女儿一落地就开始攒嫁妆,女儿出嫁那日,十里红妆,满城轰动,第一台嫁妆进了夫家,最后一台嫁妆还没从娘家抬出来。
“既如此,便去吧。”珍姐儿是曹延轩第一个孩子,眼瞧要嫁人,心里也是舍不得的,他转念一想,七太太动不了地方,自己要操办女儿的婚事,纪慕云又刚刚生产,便说:“大姐写了信来,算一算,这几日就到家里了。等大姐来了,带着珍姐儿宝哥儿,去庄子上玩几日吧。”
桃陇庄年底送到府里的粮食、牲口、山珍、生菜鲜果,加上地租,不算旱涝,每年足有四、五千两;除此之外,桃陇庄民风淳朴,风景秀丽,庄外生着一大片桃林,春日花开之际如云似霞,在西府庄子中是最好的一处了。
话说回来,花家和曹家是书香世家,世代有人出仕,讲究低调稳重不出头,自然不会如此引人注目。
去年七太太身体不好,曹延轩请严太太出面,和花家商量,今年珍姐儿满十四岁便出嫁。花家是通人情的,爽快地答应了,花夫人带着花家长媳上门探病,送了不少贵重药品。
啰里啰嗦一大堆,七太太才挥挥手,“先下去,再想一想可缺了什么,记得提醒我。”程妈妈答应着下去了。
珍姐儿和花锦明的婚事,两家早商量好了,花家出三十六抬聘礼,八千两银子聘金,曹家回六十四抬嫁妆,一万六千两银子嫁妆——家具器皿、水田、铺子、压箱银子早已白纸黑字写在单子上了。
七太太端起粉彩五福拜寿茶盅喝一口,用帕子按按嘴边,“趁着今天爷高兴,妾身有件事,想同爷商量。”
七太太说的桃陇庄位于金陵城郊外,离城90余里,是前朝祖宗置办的,原来属于曹家,分家的时候划给西府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赵安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普趣阁puqug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